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文博动态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博动态

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集体采访活动: 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

发表时间:2017-10-23 阅读数:936【


  集体采访现场
 

  中国文化报讯 10月20日下午,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“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”的第三场集体采访活动,邀请文化、艺术、广电领域党代表回答记者提问。活动现场,中外记者踊跃提问,党代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,畅谈文物保护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、现代文化发展、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、文化开放等话题。

  党的十九大代表,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玉珠说,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。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文物工作一直高度重视。5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有40多次,莅临文博单位考察指导30多次,包括出席和见证的重要文物活动十多次。

  “从理论上讲,文物保护和利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。之所以保护,是因为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。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是文物安全,这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线,也就是红线。”刘玉珠说,“对于利用,社会的认可度和业内有不同认识。文物工作者更强调保护,社会层面强调更多的是利用。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,使之充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,为国家的文明进步服务,是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关心和研究的问题。”

  刘玉珠表示,与文物保护和利用相比,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社会认可度较高。“先把文化遗产保护下来,传承文化遗产要符合现今时代的价值观,并同时具有文物的意义或者说科学、历史和艺术方面的价值,经济和社会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。”

  谈及文化开放和“一带一路”文化交流,刘玉珠表示,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胸怀和气魄前所未有,与世界合作的力度、广度和深度将是空前的,文化领域也不例外。文化领域的开放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合作、民心相通都有积极意义。“一带一路”重大倡议是惠及沿线各国乃至于世界的。文化交流正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,从这个意义上讲,文物、文化遗产的作用应该是先行的。“一带一路”重大倡议提出后,中国和沿线多国开展了15个境外联合考古项目,对5个沿线国家进行了文物修复方面的援助。

  党的十九大代表、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,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,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已经成为一种风气,涌现了一批有内涵、有经典潜质的优秀文艺作品。“如果把时代、生活比喻成一条滔滔的大江大河,文艺工作者就是要从河床里捞起最有分量、最有含量、最有温度、最有质量的生活素材,整理、加工、完善,谱写出优秀作品,讲好中国故事,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。”

  谈及话剧等戏剧艺术,她说:“优秀作品应具备思想精深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三个条件。我们必须坚定地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。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话剧发展时期,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创造出从文艺‘高原’向文艺‘高峰’迈进的作品。”

  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”党的十九大代表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、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说。谈及“像音像”工程,他说:“近年来,戏曲人下基层、进校园,‘像音像’工程每年有上百出戏报上来,我们筛选,把优秀艺术作品录下来。我们要算事业的账、效益的账、子孙的账,国家花了很大的力量,每年投入专项资金,我们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梦想,让好的戏曲唱得响、站得住、留得下。”

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,正能量更加强劲,文化自信得到彰显。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王小节说:“这是主流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。我们的节目应该有筋骨、有温度、有正气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让观众们感受到真善美,要求我们不断地推进内容创新,紧扣时代主题,回应社会关切。”

  “文化,尤其是传统文化,是民族、国家的根,是我们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基因”。党的十九大代表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说,“一带一路”倡导的“五通”当中,“民心相通”是重要组成部分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。“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,在文化交流、文明互鉴的过程中,人们可以看出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。”

  本场集体采访活动由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负责人、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主持。

参观指南

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,周一全天闭馆修整,节假日另行通知。

早上9:00-下午17:00(16:30停止入场)

Copyright©2017 Jysmuseum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济源博物馆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2604号 网站流量统计:

济源市天坛中路1087号

jysbwg2009@163.com

技术支持:洛阳文博展览科技研究中心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