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历史知识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知识

金兰谱:异姓兄弟订盟誓 重义轻利相扶持

发表时间:2016-01-09 阅读数:6328【



 

  清光绪九年的金兰谱

  金兰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,源于《周易·系辞》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,同心之言,其臭(xiù,气味)如兰”。后来“金兰”用于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。近年来,洛阳民俗博物馆收藏旧时结盟、结义时所订立的盟约文书——金兰谱20余份,时间跨度从清光绪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前,从中可以看出金兰谱的常用格式、内容及义结金兰的缘由、仪式等。

  1、义结金兰立谱为证

  何为金兰谱?简单来说,就是旧时结盟、结义时所订立的盟约文书,也称“兰谱”“金兰同契”“盟约”“换帖”等。

  唐朝《云仙杂记》云:“戴宏正每得密友一人,则书于簿简,焚香告祖考,号为金兰簿。”“这里的‘金兰簿’,很可能是金兰谱的早期雏形。”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梁淑群介绍。

  梁淑群说,旧时,两人或数人之间要好或为了共同利益,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(少则二三人,多则不限,常为单数,实际超过7人者极少,忌4人或6人),即为“义结金兰”。结拜时,通常要交换金兰谱。

  下面,让我们先看一份清光绪九年(公元1883年)的金兰谱——

  “盖闻桃园弟兄三人三姓,结为手足之情义,共生死美情之方,古今称为圣人也。今有吾兄弟十四人,虽不及古人之相交,但愿结为同心之好……”

  我们看到,此谱长55厘米、宽29.5厘米,用毛笔书写在一块布上。除用上述之语简明交代了订立金兰谱的目的外,文中还列举了欲结拜的14名男子的姓名,生日,居住地,其曾祖父、祖父、父亲姓名等等。

  “从这份金兰谱可以看出,旧时的金兰谱有一定的格式。”梁淑群介绍,作为结盟、结义时所订立的一种盟约文书,金兰谱一般由谱序、谱文、结义时间(年、月、日)三部分组成。

  其中,谱序中多引经据典,如“桃园结义”“前有管鲍,后有雷陈”等,以历史上重友情、轻生死、以义相交的谦谦君子自励,借此表达对古人结义贤行的倾慕和结盟的虔诚之心,同时抒发同甘共苦、济难救世的豪情壮志。

  2、仪式规范江湖味浓

  在我国,刘、关、张三兄弟“桃园结义”的故事广为传诵。受此影响,自市井百姓至文人官吏,仿效者甚多,称为“义结金兰”。结拜后,彼此的关系则是“盟兄盟弟”“契兄契弟”,俗称“换帖兄弟”“拜把子兄弟”。

  旧时的义结金兰,也有一定的仪式,主要包括:一、缔结金兰谱,即按人数各用一沓红纸写出每人姓名、生辰、籍贯以及父、祖及曾祖三代的姓名;二、举行仪式,即在天地牌位前,依年龄大小,依次焚香叩拜,齐读誓词;三、共食酒饭,宴饮后,集体再叩拜,撤香案,分金兰谱。结拜后,各自家庭也互相来往,称呼如家人,谓之“干亲”。

  梁淑群说,义结金兰的“拜把子兄弟”日后如反目绝交,也要举行断义仪式——先烧毁金兰谱,称为“断义”,也叫“拔香头子”。断交后,双方便不再有结义关系,形同路人,甚至成为仇人。

  3、因义投缘互信互助

  那么,旧时的人为何喜欢结为“拜把子兄弟”?对此,梁淑群认为,这种习俗的形成与“义气”二字有着莫大的关系。义气,本指节烈、正义的气概,引申为刚正之气,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自我牺牲的气度。

  结为“拜把子兄弟”后,他们之间便以“义气”相交,同心同德,同甘共苦,互信互助。

  明清以后,在文人官吏间渐渐形成一套十分讲究的换帖仪式,即结拜时,每人都要填写一份书面文契,男的用大红册页,女的用粉红册页,通常折为信封大小。

  民国时期,商家为满足民间结拜的需要,还专门印制了金兰谱,其制作相当精美,填写时非常方便,便于购买、交换和收藏。

  梁淑群说,旧时民间订立金兰谱时往往强调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“重义轻利”,这在一定程度也上反映了小生产者互助的需求。当然,这种江湖“义气”有时也被盗匪所利用,用来联结部众,造成社会动荡不安。(记者 姜春晖 文/图)

  名词解释

  1.管鲍: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交情深厚,管仲曾言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”后称知己至交为“管鲍”。

  2.雷陈:东汉雷义与陈重为同郡好友,俱学鲁诗等。太守举重(陈重)孝廉,重以让义(雷义),太守不允。刺史举义茂才,义让与重,刺史不听。义遂佯狂,被发而去。乡里为之语曰:“胶漆自谓坚,不如雷与陈。”后人以“雷陈”比喻友好情笃。

参观指南

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,周一全天闭馆修整,节假日另行通知。

早上9:00-下午17:00(16:30停止入场)

Copyright©2017 Jysmuseum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济源博物馆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2604号 网站流量统计:

济源市天坛中路1087号

jysbwg2009@163.com

技术支持:洛阳文博展览科技研究中心

返回顶部